日前今日云策,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式公布2025年第一批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名单。7名技能大师脱颖而出。
经企业自主评审、地市初审推荐、省级复核后,来自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广东泰坦智能动力有限公司、广东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鹰星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等6家大型企业的7名技能大师脱颖而出,取得“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最高级别——首席技师。覆盖核能检修、绿色冶金(湿法冶炼)等关键技术岗位。
一起来看看,这些首席技师们是怎样攻克技术难题以及他们有哪些自主研究的“绝招绝活”。
师徒双首席
邱朝领焊工首席技师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
邱朝领积极参与新材料、新工艺研发,成功攻克新型耐热钢、核电国产管材等焊接难题,为公司进入核岛施工领域奠定技术基础。
邱朝领参与焊接工艺试验研究,获得良好的工艺数据,攻克百万千瓦级630℃二次再热先进超超临界机组新型耐热钢G115钢焊接工艺难题,为实现焊接领域新材料推广应用作出贡献。他参与完成广东沙角C电厂2#汽包修复任务,运用有限元分析、相控阵检测等先进技术,实现国内电力行业大型锅炉汽包修复的首次成功应用,为企业节约成本2350万元。
作为焊接培训中心教练,邱朝领熟练掌握“正反两手焊”、氩弧“镜面焊”等“绝技”,累计培训焊工4000余人次,培养出“全国劳动模范”刘仔才、“广东省技术能手”曾垂献等一批优秀人才,邱朝领所在的焊培中心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刘仔才焊工首席技师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
刘仔才,党的十九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南粤工匠等称号,斩获国家级荣誉20余项。
刘仔才带队成功攻克电站锅炉汽包焊缝超标缺陷在线修复技术今日云策,是国内首次在行业内的成功研究应用。此技术意义重大,一方面在线修复可使电站节约成本2000余万元,另一方面与更换新汽包相比,在线修复可节约工期约2年,实现间接营收约16亿元,为电站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为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刘仔才带领团队锐意创新,累计为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39项,荣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创新奖项,参与编制广东省及中电联焊接技能等级题库,培养焊工超3000人次。
深耕30余年,填补行业技术空白
郑贱林重冶湿法冶炼工首席技师
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郑贱林,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等称号。
郑贱林在有色冶炼行业深耕30年,立足本职精进技艺,2023年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利用ISF炼铅锌风口喷吹技术,用低价燃料替代昂贵冶金焦炭,为工厂创造利润近2000万元,填补ISP炼铅锌用风口喷吹燃料生产的技术空白,引领ISP炼铅锌行业发展方向。
他推动含锌渣烟化炉吹炼资源利用与环保升级改造,实现含锌废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助推传统冶金向“无废冶金—环保技术—高端材料”转型,实现“厂区一园区一城区”产城融合发展,充分带动区域循环经济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及行业企业进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以郑贱林名字命名的广东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开展47项创新科研攻关,有效提高了铅锌产量和国家重要战略物资镓锗铟的回收率,为下道工序镓锗铟提炼技术提供了保障服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郑贱林潜心钻研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传帮带”,培养的33名徒弟均成长为生产一线中坚力量,其中不乏班长、工段长等基层管理骨干。
曹建光核反应堆核级机械设备检修工首席技师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曹建光深耕核级泵自主化运维领域33年,牵头攻关核主泵全寿期自主维修“卡脖子”关键技术5项,参与建成亚洲规模最大、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主泵维修中心今日云策,树立行业技术标杆,特别在核主泵水力部件缺陷自主修复技术以及主泵水力部件更换创新工艺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仅备件翻新一项,曹建光团队累计为公司创收1.5亿元。
作为“广东省工业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曹建光解决核级泵运维长期瓶颈难题100余项,近5年累计受理和取得国家专利32项,主编《中广核集团核主泵水力部件修复质量控制规范》,为国内首套核主泵自主维修企业标准;培养专业人才90人(其中高级技师13人,技师18人),建成一支国内唯一的核主泵自主化专业运维队伍,该队伍成为核级泵运维行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成功典范。
曹建光,先后荣获中广核集团劳动模范、中广核工匠、中广核人才培养优秀师傅、运营公司领军人才等称号,累计获得集团级以上科技类奖项7次。
攻克了86项长周期瓶颈
张树刚装配钳工首席技师
鹰星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张树刚追求技术创新,攻克了86项长周期瓶颈问题,首创了“一种改变顶出方式的模具结构”,该成果通过浇注系统直接抵达产品内部,改变了塑料分子的耦合机制,降低了孔洞结构产品因分子融合而容易断裂的风险。
张树刚先后主持“广东省共享通讯塑胶模具工程研究中心”“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工业智能工作组正式成员单位鹰星项目组”“深圳市、宝安区张树刚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张树刚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等,其中“深圳市张树刚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选全国机械建材冶金行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
除此以外,张树刚还担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校外导师、安庆师范大学与东莞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成功培育1名高层次人才、1名工程师和61名技工。
作为第一完成人,张树刚获得人社部国家级竞赛二等奖1项、2025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技术创新赛国内决赛先进制造赛道银奖1项;主持完成3项重大技术改造,其中1项入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独立出版了1部著作、4篇核心期刊论文,编写完成1项工信部行业标准。
张树刚,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械建材冶金行业工匠、深圳高层次专业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深圳鹏城工匠、深圳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以技术破解“卡脖子”难题
胡建武铣工首席技师
广东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
胡建武负责石油钻探随钻测井和随钻旋转导向装备关键部件的研制和产业化工作,解决了关键部件需进口的“卡脖子”难题,实现了国产化和量产化。胡建武潜心钻研,通过改进制造工艺、工装夹具和刀具,生产效率提高30%,现有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5项。
作为“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和“佛山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胡建武为公司培养了4名佛山市技术能手,多名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
胡建武,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南粤技术能手、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南粤工匠等称号。
陈健斌电工首席技师
广东泰坦智能动力有限公司
陈健斌长期扎根基层,对技术创新孜孜以求,攻克多项困扰工业新能源电力电子领域的技术难题,通过基于磁耦合的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解决各类机器人、无人机连续补能中无人值守安全性的“卡脖子”问题。
陈健斌先后在各类机器人、无人机补能系统和储能系统领域主导新产品新工艺研发26项,助力企业获批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98项、软著79项,支持修订团体标准1项;多次主导和参与各级重点科技项目,不断优化产品核心技术,助力企业平均年产值超2亿元。
作为珠海市“工业新能源电力电子装置技能大师工作室”牵头人,陈健斌提出合理化建议多项,联合广科院编撰教材1部;以“导师带徒”方式培养1名特级技师、2名高级技师、4名技师、20余名高级工,多人被评为珠海市技术能手、珠海工匠等。
陈健斌,先后荣获珠海特级工匠、珠海工匠、珠海市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中山市高层次人才、珠海市技能大师、江门市高层次人才等称号。
文|记者周聪通讯员粤仁宣今日云策
睿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