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从小米SU7 Ultra车主群里被拉出来美港通配资,一位刚提了这台“风洞战神”的车主私聊我说,他的4.2万碳纤维挖孔机盖里卡了点“小东西”,问我怎么清理。
说真的,看到这个“挖孔机盖风波”,我忍不住想起前几年那些“核动力汽车”鼓吹者。那时候我就想说一句话: 造车不是PPT比赛 。
你小米能给我整个比保时捷便宜10万的挖孔机盖,是真有面儿,可这机盖到底能不能“高效导流”,真成了当下最魔幻的汽车界悬案。
按理说,花4.2万买个机盖,这玩意儿得是镶钻的吧?结果车主们发现它就是个“双筒望远镜”,跟原型车那种能真正导流散热的设计有着本质区别。
展开剩余63%那天群里有位车主拿吹风机在洞口吹,纸巾纹丝不动;又拿烟雾测试,结果那烟跟见了鬼似的,就是不往里钻。
小米官方最初宣传是“前部空气高效导流”,等翻车后,神奇地变成了“设计风格复刻”。
这操作,怎么说呢,比我当年改英语卷子还6啊!然后呢,官方给出了“2万积分”补偿方案。这2万积分值多少钱?差不多小两百块。
用200块钱平复4.2万的心理落差 ,这数学我是真不太会算。
我试驾过不少性能车,真正有效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往往能带来明显的高速稳定性提升。但这种设计是整车系统工程,不是简单挖两个洞就完事儿的。
如果你真想买SU7 Ultra,建议思考下你买车的真正需求 - 是实用性能还是“装X”效果?
至于那位问我怎么清理机盖里杂物的车主,我给出的建议很简单:“先取下4.2万,再扔掉机盖,问题解决!”...
开个玩笑,实际上碳纤维部件清理确实有专业讲究,不能用硬物刮擦。
建议用专业软毛刷配合高压气枪轻柔吹扫,如果真有难清理的污渍,可以找专业的碳纤维部件保养机构。
这事给我们普通消费者最大的启示是 :选装配置时,一定要问清楚“长得像”和“真能用”的区别。
就像有些车的“运动套件”,除了改变外观,对性能可能一点帮助都没有嘞。
最后好奇问下大家:如果是你美港通配资,愿意花4.2万买个“颜值机盖”吗?还是宁可把这钱加在其他实用配置上?
发布于:河南省睿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